除虫菊提取物是优良的触杀型植物源杀虫剂,是制造卫生气雾剂、大田生物农药的理想产品。除虫菊提取物是由双子叶植物药菊科白花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aefoliumTre的花序中提取的一Chemicalbook种浅黄色液体,有效成分是除虫菊素,除虫菊素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之一,具有高效、广谱、使用浓度低、对害虫有击倒活性、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温血动物及人畜低毒、低残留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卫生杀虫领域。
除虫菊又称白花除虫菊、驱虫草。菊科,匹菊属。多年生草本。原产欧洲。中国华东、西南各省都有栽培。茎直立。叶卵形或椭圆形,二回羽状复叶。头状花序单生或排成疏松伞房状;盘花为多数密集的管状花,花冠黄色。瘦果,具冠毛。花果期5~8月。头状花序含有效成分除虫菊共有6种:除虫菊素甲(PyrethrinⅠ)、除虫菊素乙(PyrethrinⅡ)、瓜叶除虫菊素Ⅰ(CinerinⅠ)、瓜叶除虫菊素Ⅱ(CinerinⅡ)、茉酮除虫菊素Ⅰ(JasmolinⅠ)、茉酮除虫菊素Ⅱ(JasmolinⅡ)。90%的有效成分是在干花的瘦果中,干花中有效成分含量1%左右,这些成分是酯类化合物,很不稳定,遇碱水解,日光和空气中的氧,都使有效成分分解。抽提出有效成分溶于煤油含0.1%~0.2%,用于防治蚊、蝇、蟑螂等卫生害虫。红花除虫菊(ChemicalbookP.coccineum)舌状花带红色,杀虫效力较差,供观赏用。除虫菊素为黄色的粘稠状液体,具有与除虫菊干花香味一样的清香气味。可溶于石油等多种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于高温或日光和碱性物质作用下会分解失效。它对人、畜的毒性低,且在施用后因分解而不污染环境。对植物也不发生药害。对昆虫的毒力,以除虫菊素Ⅰ最强,瓜叶除虫菊素Ⅰ次之,除虫菊素Ⅱ再次之,最弱的是瓜叶除虫菊素Ⅱ。除虫菊为强力触杀、广谱杀虫药,具有残效期短,击倒力强的特点。但也应注意,害虫被击倒后,常有复活现象。大部分害虫对它不易产生抗性。主要用于防治卫生害虫(蚊、蝇、臭虫、虱子、跳蚤、衣鱼等)、家畜害虫(厩蝇、牛虻等)和贮粮害虫(米象、谷象)等,是制蚊香的主要原料。然而,因其残效期短,对一些咀嚼口器害虫的防治并不理想;且成本较高,较少用于农作物上。
除虫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约化栽培的杀虫植物,从除虫菊中提取的杀虫药除虫菊酯因其无公害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杀虫作用:除虫菊素能麻痹昆虫的神经,在数分钟内即有效。昆虫中毒后,初起呕吐,下痢,身体前后蠕动,继而麻痹,可致死亡,致死时间长短,视药量Chemicalbook及昆虫种类而异。一般昆虫经麻痹醉倒后,可在24小时内复苏;家蝇中毒后,在10分钟内全部麻痹,但死亡率仅60—70%。杀虫效力以除虫菊素甲最强,比除虫菊素乙强10倍;灰菊素甲与除虫菊素甲的毒力相近,而灰菊素乙与除虫菊素乙相近,除虫菊内酯无杀虫作用。